- 循环经济试题(循环经济试题解析)
- 2024-07-01
学习《循环经济促进法》电视大赛试题答案
【答案】:A 2022020版教材P210 / 2019版教材P209 2008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
【答案】:B 本题考查建筑节能的规定。国家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禁止损毁耕地烧砖。参见教材P190。
【答案】:A、C、D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订)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规划和调整本行政区域的产业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答案】:A,B,C,D 《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故选项A、B、C、D正确。参见考试用书2Z205022。
【答案】:B 本法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主管部门应当推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的先进种植、养殖和灌溉技术,推动农业机械节能,优先发展生态农业。
(A卷)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①普遍联...
B 试题分析: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③项错误。循环经济体现普遍联系、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本题选B项。点评:正确选择本题可尝试用排除法,三项组合只要有一项是错的就可进行排除,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科学发展观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正确反映,又反转过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实事求是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集中体现。 要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第三,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21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25]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由粗放式生产到集约化生产、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在发展中解决生态问题的治本之策。
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试题
1、提出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2、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3、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即继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人类面临的新型经济,是指在科学发展理念引导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并谋取有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条件而提出的,以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能源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旨在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循环经济。
4、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使用的整个营销过程都要充分维护环保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等。4·绿色政治。5·绿色教育绿色文艺。绿色伦理。
...发展新经济,即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两_百度...
A项表述不准确,从原文可知,“循环经济将比知识经济更具活力”无依据。所以选A。
从这句前面的“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可见,循环经济可以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画线句子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如果妥善利用,就会变成有价值的资源。
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主要表现为“三重转变”,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态由资源经济和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转变,社会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世纪之交,我们处在一个从文艺复兴开始萌芽的工业经济发展到顶峰,正向“新经济”—— 知识经济转化的时代。文艺复兴倡导了三个思想转变。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结构和文明性质的深刻变化,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大改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动“新经济”的腾飞。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循环经济要求将资源循环利用,如将生产、生活形成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据...
D 试题分析:本题在审题中尤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认识错误的”,A、B、C三个选项都是对背景材料的正确理解,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只有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因而D选项符合题干的要求,是正确答案。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我们原来所说的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一是出发点不同。过去我们讲废旧物资回收,主要是因为物质匮乏,通过节约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来缓解供应短缺;现在是强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二是范围不同。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通过最小化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减量化 减量化是指在资源利用和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高原...
1、试题解析: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地形起伏大,且土质疏松;陕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如果过度开垦发展种植业,容易诱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2)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1右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进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居全国前列。
3、陕西省苹果基地主要分布情况如下。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陕西苹果广泛分布于延安、咸阳、渭南、宝鸡和铜川等区域,生产规模大,集中连片,发展潜力大。
4、榆林南部山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7项主要生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