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能减排十二五(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总结)
- 2024-09-23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1、加强日常宣传和舆论监督,宣传先进、曝光落后、普及知识,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推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粮,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
2、强化财政扶持 整合现有政策渠道,完善可再生能源资金支持制度,加大对分布式能源和非常规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
3、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了10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专项规划、产业政策时体现节能减排要求;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加强评价考核,实行问责制等。
4、有效实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推动工业的升级转型,确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节能减排的国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有效实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推动工业的升级转型,确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节能减排的国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旨在深入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确保十二五期间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
首先,在钢铁行业,推进工序改进,如提高高炉喷煤比和球团矿使用,加强废钢回收,发展绿色钢材和节能型装备。目标是实现转炉负能炼钢、脱湿鼓风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具体节能措施包括焦炉干熄焦技术、余热回收等,每个工序都有明确的能耗效率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旨在推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该规划明确了到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相较于2010年应下降约21%的目标,预计可实现节能量7亿吨标准煤的显著减少。
中国如何推动全球减排计划的实施
1、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时间窗口和成本考虑,中国需积极参与现有的国际合作机制,如清洁发展机制,并倡导包容性、协同的减排计划。
2、清洁发展机制 (CDM):它允许附件一国家(主要为发达国家)通过支持非附件一国家的清洁发展项目,获得“排放减量权证”(CERs),从而降低减排成本。详细规定在第17/Cp.7号决定中。
3、投资可再生能源: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之一。中国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开发,这有助于减少全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 推进节能减排: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节能减排国家之一。
4、碳市场建设:中国正在逐步建立碳市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等方式推动企业减排。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点碳排放权交易,以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能源结构调整:中国正在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
5、设立低碳经济发展区,如东部发达地区和能源基地,通过试验和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低碳发展模式。专家张坤民指出,通过实施低碳经济战略,中国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而牛文元强调,建设低碳城市则需聚焦于集群经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和内涵发展。
6、该法施行近四年来,对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生了重要作用。中国风力发电连续4年翻番,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风力发电增长最快的市场。而太阳能利用、农村沼气以及其他生物质利用亦取得长足进步。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附件2
1、山西:2015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2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为29万吨,比2010年分别减少了6%和6%。 内蒙古:2015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5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为24万吨,比2010年分别减少了7%和5%。
2、四川省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确立了明确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首先,工作指导思想基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着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握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3、在四川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的构建和完善。首先,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的能耗限额、产品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是对重点行业,如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提高行业准入标准,确保节能环保的严格要求得以实施。
4、年2月13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未来五年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政策措施。该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行动,包括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5、有效实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对于推动工业的升级转型,确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节能减排的国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是?
1、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目标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在实施策略上,强化责任、法制、政策和监管的结合,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工程措施和管理引导,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3、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十二五”期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削减8%,总量控制目标为2346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1229万吨)。实际分配给各地区的排放量为2332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1216万吨),国家预留了14万吨用于化学需氧量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
5、“十二五”节能减排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7亿吨标准煤。
6、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即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GDP能耗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从3%到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节能环保、节能减排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和规定...
在制定实施国家有关发展战略、专项规划、产业政策以及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和土地等政策过程中,要体现节能减排要求,发展目标要与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衔接,政策措施要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二)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我国能源供应的基础,要稳步推进煤矿升级改造,加大油气资源开发,优化火电开发。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同时,要积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扩大电力、天然气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
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型住宅,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和高效照明产品。减少待机能耗,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严格执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和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相关规定。——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新建公共建筑严格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实施供热计量改造,国家机关率先实行按热量收费。
对于我国而言,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它还意味着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致力于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社会。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的先机,也是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考量。
对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集中资源化处理中心等国家支持的项目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中给予重点保障。(二)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