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环境监测中心站(青海省生态环境检测中心)
- 2024-08-12
“青海生态之窗”是如何远程视频监测的?
1、作为青海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之窗”利用高清远程视频技术,对青海典型生态系统、代表性自然景观和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远距离、全方位、全时段的远程网络视频观测,并将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传输至青海省环保厅。
2、明确任务目标的青海,首先向旧有体制“开刀”。2016年6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体制试点正式启动实施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园区就整合了所涉4县国土、环保、农牧等部门编制、职能及执法力量,建立覆盖省、州、县、乡的4级垂直统筹式生态保护机构,并在各村成立了牧民生态管护队。
环保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1、为做好环保局外宣工作,扩大环境保护宣传范围,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市环保工作动态,从而重视环保工作;使全市市民都来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市环保局网站经过长时间策划、筹备于3月31日正式和市政府网站链接、开通。
2、环境上半年工作总结1 上半年,乡环卫办以县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中的专项治理内容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基础,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对建筑垃圾、秸秆垃圾、随意堆放粪便堆等影响我乡人居环境的实际问题进行宣传引导,对全乡8个村的越冬垃圾开展清理工作,成效显著,总结如下: 加强宣传。
3、市环保局生态办工作总结1 上半年,生态办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局内各有关处(室)及局属有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围绕年初的工作计划目标,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如下:生态市建设工作:、组织拟定***年生态省建设年度工作计划。
4、并深入挖掘数据规律,分析总结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做好参谋。 拓展智慧环保监控网。完善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建设数据中心,完成监察数据维护、生态数据维护、许可审批验收统计报表的定制开发,已于6月底投入试运行。
5、今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环保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区环保系统凝心聚力,砥砺奋进,认真落实各级工作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环保工作整体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环保工作总结。
青海省草原总站主要职能
1、青海省草原总站的核心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致力于草地及其相关饲料资源的调查、规划与开发,以实现可持续利用。这项工作涵盖了从资源勘查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旨在优化草地资源的管理。其次,草原总站承担着草地生态和鼠虫害的监测工作,他们密切关注草地的生产力动态,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2、总的来说,青海省草原总站凭借其丰富的专业人员配置和深厚的技术积淀,为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青海省草原监理站的主要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致力于宣传和执行草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确保各项规定得到全面而准确的实施,通过监督和检查,确保草原管理的合规性。其次,他们拥有执法权力,对任何违反草原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维护草原生态的正常秩序。
4、青海省草原监理站于1991年7月10日成立,其机构性质为副处级事业单位。最初,该站的领导职数为1名副处级,事业编制为9名。在2003年9月的一次省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经省编委的批准,草原监理站转为了正处级行政执法单位,其管理方式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
5、张生合,生于1957年2月,中共党员,拥有大专学历,现任青海省草原总站科长及高级畜牧(草原)师。他的职业生涯中,曾荣获2009年的“五一劳动奖章”。毕业于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他,一开始在植保科工作,就在1982年的那一年,他被赋予了重大的使命,即在兴海县领导30万亩草原的灭蝗行动。
6、青海草业期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92年12月,承载着丰富的学术使命。它是由青海省草原学会发起主办,青海省草原工作总站具体执行,同时在青海省畜牧厅的指导下运营。作为一门技术类专业期刊,它定位为草原类的综合性学术平台,致力于推动草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知识交流。
中国第一核基地“原子城”退役
“西部大开发后,青藏高原成为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原子城是全世界第一个退役的核试验研制基地,为了实现永久性开放,我们制定了周密稳妥的环境治理方案,长年定期对这里的水、土壤和牧草进行检测,检测表明环境完全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有关规定。”卡先说。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核基地,原子城,已顺利完成了退役过程。在基地退出使用后,辐射安全方面表现卓越,始终保持着零污染记录,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和他们的后代健康状况良好,未受到核辐射的威胁。
原子城位于青海省。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它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原子城建于1958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均诞生于此,故称为“原子城”。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中国第一个核研制基地,因其独特的地位,被亲切地称为“原子城”。这片区域占地1170平方公里,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理,现已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在基地退役后,这片土地焕发新生,碧水蓝天的美景令人陶醉。
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金银滩成功爆炸,这是国家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紧随其后,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也宣告成功。然而,1987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撤销221厂,基地的使命告一段落。
我国有一个专门进行核试验的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60年代,一批科技人员隐姓埋名来到在这里,当时对外称国营221厂、青海矿区等。经过艰苦努力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
国土资源部关于通报表扬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参与单位和个人...
1、为总结和弘扬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好思想、好作风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作,部决定通报表扬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等27个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单位、刘山青等794名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个人。
2、为弘扬群测群防监测员大无畏的奉献精神,鼓励群测群防监测员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作,特通报表扬韩立成等501名同志为“全国地质灾害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其中王栋等100名同志为“全国百名特别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王慧英等10名同志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
3、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4、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部决定于2010年4~9月,开展全国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宣传培训活动。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解读了青海省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这个系统由多个关键组件构成。首先,它包括遍布全省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网,这些站点负责实地数据的采集。其次,卫星遥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确保了对全省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和全面的监测。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目录概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在青海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旨在通过精确的监测,确保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系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地面监测和分析方法。
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基本信息,我们可以参考王江山主编的著作。这本书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具体出版时间为2004年1月1日。该书籍包含1页的内容,共计235个字,总字数达到了410,000字。印刷方面,它采用了胶版纸,以平装的形式呈现,确保了内容的清晰和便携性。
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以整合资源、跨部门合作、天地一体化连续监测和综合动态评估为指导,建立起了三江源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评估体系。该中心运用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等多种技术,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和地理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数据库和信息查询系统。
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的核心任务是执行一系列关键的生态环境监测职责。首先,它负责对我省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技术性监测和考核评价,这是其基础工作之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作为青海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之窗”利用高清远程视频技术,对青海典型生态系统、代表性自然景观和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远距离、全方位、全时段的远程网络视频观测,并将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传输至青海省环保厅。